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工作要求,山西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结合信用提升行动,充分发挥信用修复机制对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,加大信用服务力度,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。今年以来,共实施信用修复948次,其中移出经营异常名录928户,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3户,提前停止行政处罚信息公示12户,协助修正错误异常名录数据5户,让失信企业重现生机活力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今年,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制定《2023年信用修复指导意见》,将未按规定时限报送年报“首违不罚”的情形予以明确。截至今年6月底,共实施简易处罚277起,罚款94300元,未引发一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案件,在处罚和教育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。
针对部分经营主体因业务繁忙或一时疏忽而产生的失信行为,按照“预防在先、轻微不罚”理念,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研究制定《信用提升行动优化举措》,对抽查过程中未在登记场所经营但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的,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经营主体填报公示的通信地址、联系电话一般状态信息有误,以及财务信息中小数点、单位等明显错误,未发现存在主观故意且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,先引导纠正违法行为,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建立企业年报信息自主纠错机制,除抽查检查、投诉举报发现的问题外,允许企业申请修改一次年报信息。通过提醒指导、督促改正等措施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,实施“容缺容错”、柔性执法,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不良影响。
在信用修复过程中,综改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对信用修复的申请情形、申请材料、操作流程、文书样式等进行了统一规范。对已履行相应义务、申请信用修复的经营主体不增设门槛,只要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就当即办理。按照“企业修复一次办”要求,推进实现多平台信用修复数据对接,实现信用修复“一门受理”,让经营主体少跑路、少进门。
另外,针对经营主体申请信用修复现场提报、实地核查、费时费力、效率低下的问题,压缩修复时限,将原来的五个工作日压缩至三个工作日,对于情节简单、材料齐全的,推行“当场办”,使经营主体在最短时间内重塑信用、恢复正常经营。线上申请即时受理、即时审查,变“现场办”为“网上办”、全程“一次不用跑”,实现了信用修复“网上办、零见面”。目前,共完成线上修复68家。
对基本条件具备、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,但次要条件或材料欠缺的,由企业承诺按时补齐其他材料后,即可先行予以信用修复。为了让经营主体“少跑路”、实现信用修复“尽快办”,在不违反“谁列入谁修复”的前提下,今年3月开始,实施了“就近修复”模式,即对经营主体因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,变更登记住所后,由新登记住所市场监管分局负责对企业实施信用修复,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修复效率。截至8月底,共实施就近修复54户。
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“两书同送”,实现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“两步走”变“齐步走”。建立行政处罚信息台账,在行政处罚相对人满足修复条件时,主动提醒进行信用修复,并帮助完善修复材料,及时消除不良影响。今年以来,已累计指导10余家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,实现处罚公示期满与企业自主申请修复的“无缝衔接”。(张翔宇)